- 【新京报书评周刊】《想象的生活》| 阿尔维托·曼古埃尔:阅读 2025-09-29
阿尔维托·曼古埃尔,1948年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,是享誉国际的作家、翻译家、藏书家,十六岁时成为失明诗人博尔赫斯的朗读者,从2016年到2018年担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。他将自己定义为“读者”,几十年来保持对书籍的热爱。《想象的生活》是瑞士
- 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】《如何成为一只猫》| 上半年新书扎堆,出 2025-09-24
“爱书的人,都爱猫。”这句被大家熟知但并没有经过数据验证的话,因为越来越多的“猫书”更加具象化。记者注意到,不仅老舍、村上春树等大作家都专门写过猫,不少编辑也纷纷从不同角度切入以猫为主题策划图书。除了近几年持续畅销的《如果历史是
- 【文汇报】《对联课》| 小切口 大文章——读程章灿新著《对 2025-09-23
程章灿先生这本《对联课》,则基于他2022年在南京大学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的DIY课程,真正将对联作为一门文学专业课,从对联的源起与用途、平仄声律、用典、句式修辞等基本功讲起,进而对常见常用的庆贺联、哀挽联、名胜联、书房联与集句联等作分类
- 【新京报书评周刊】《爱越界的酒神》| 黄梵:新诗呼唤中西融合 2025-09-22
“我们处于误解东方又未懂西方的匆忙期,既未继承东方,又未把西方学到家。越是此时,诗越应该扮演先知先觉的文化角色,由此我期待诞生一种中西融合的新诗学,它能把最纠结、最有生气的现代意识,与写得合乎民族审美观结合起来。”
- 【北京日报】《我的艾米莉·狄金森》| 神秘是一流诗歌与诗人 2025-09-15
艾米莉·狄金森是19世纪的一位传奇诗人。她生前可谓寂寂无闻,仅公开发表了十余首诗作。但是在她死后,随着大量遗作的整理出版,渐渐声名鹊起,誉满世界。与此同时,有关狄金森的研究也成为文学界炙手可热的课题。美国语言派诗人苏珊·豪的《我的艾
- 【澎湃】《学术书生存指南》| 电子化时代的“读者”与认知方 2025-09-12
相对于其他媒介形式,学术期刊或是学术图书多以纸质媒介的形式公开发表。学术杂志的电子化(线上化)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其国际化的进程,这为学术交流带来了巨大变革,然而,学术图书,尤其是在日本,已经刊行的图书或多或少开始了电子化,但是新书几乎还是
- 【北京日报】《灵魂在工作:从异化到自主》 | 统一的手势,分化 2025-09-09
什么是灵魂?什么叫“灵魂在工作”?21世纪知名思想家“比弗”认为,灵魂是人类存在的领域,涉及语言、创造力和情感。他认为,当下数字时代,思维、语言和人类情感已成为资本剥削人们的核心领域,我们正处于一种工作的新异化……
- 【澎湃】《对联课》| 程章灿:对联的起源与用途 2025-09-05
对联有很多种,最常见的就是春联。人们往往将对联贴在各种建筑的楹柱之上,所以又叫楹联。楹联是对联的一种雅称,文人学者撰写有关对联的书,常常以“楹联”为名,例如清代学者梁章钜写有《楹联丛话》。也有人把对联叫作门对、春贴、对子、联语的,这
- 【社会科学报】 | 《拉贝日记》的记忆功能与积极和平构建 2025-08-29
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从积极和平的研究视角出发,纪念《拉贝日记》的历史和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面向未来和维护和平的记忆功能。
- 【新华社】南大社图书《辛德贝格》亮相丹麦“我的朋友——辛 2025-08-22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“我的朋友——辛德贝格”展览开幕式21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。南京大学出版社图书《辛德贝格》作为南京大学“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”团队的成果在现场展出。